作為股市中的投資者,想要充分的了解行情,量價時空的分析是不可避免的,但是在技術分析的層面還包含有基本面的消息,比如是重組,并購等消息也是值得考慮的。而且資產重組現已是國企深度改革的熱點。因為政策原因,大規模的資產重組變成了熱門,實現了公司的自身實力壯大、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等好處。
資產重組和公司本身的積累相比,公司并購可以實現短時間內生產的集中以及經營的規模化。而且更有利于減少來自相同類型產品的行業競爭力,也提高了產業組織的效率。那么和新建一個公司相比,并購公司可以更有效的減少資本支出。資產重組和并購還可以利于調整產品結構,加強自身產品的優勢,淘汰掉一些劣勢的產品,有效的加強了一個支柱產業的形成。最后要說的好處就是,可以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,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,可以實現戰略性意義的國有資產重組,使國有資產的行業分布更加合理。(相關識別重組的內容請點擊:假重組)
下面就說資產重組歸納起來的三種類型,第一種是大型的非上市公司入駐小型但是已經上市的公司。這種也可以說是“借殼”。以現在的條件,因為上市額度以及上市的節奏限制,這種上市公司已經是一種被“借殼”的稀有資源。這一類的買方往往都是資金實力很雄厚的。就比如說,天津泰達、深圳粵海、上海置業等等。那么被“借殼”的一方都是業績很差,每股的收益還不到1毛錢,而且股本很小,基本上流通股都低于5000萬股,股權結構也是分散的,或者說國家股、法人股的股東占據了領導地位。
第二種是上市公司內部資產的重組,或者說資產置換,有的上市公司業績太差,可是又不想把股權教出來,為了更好的利用被“借殼”的利益,只能借這種方法來提高業績,用來達到政策規定的增資配股的資格。采用這種方法的公司,一般來說規模都是比較大的,但是資產的質量就比較差了,也有一些靠更大的母公司。所以,通過資產的置換和剝離,可以把一些質量差的資產剝離掉,重新注入那些有很強的成長性優質資產來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。這樣的上市公司很多,例如傳鹽化、黃河科技等。
第三種大家都比較熟悉,上市公司收購不是上市的公司。因為有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國內的領導者,所以他的資產實力都毋庸置疑,政策優待也很好,用此方法加強自己公司實力很便捷。
本文所說的三種并購、資產重組方式,和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,有很大的局限以及不足。以國際眼光看,這種超常規的壯大發展是容易再次出現分化、公司價值降低、甚至還有破產的風險。所以在這種熱度很高的浪潮中,保持冷靜是很有必要的。如果您還需要更多的的股票知識,請點擊投資知識欄目幫助您了解全面的知識分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