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外匯收支平衡是指外匯收入與外匯支出間的互相協調,使之大體相等的管理活動。
我國是個發展中囚家,開展國際經濟貿易,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,需要大量的外匯。因此做到外匯收支平衡,增加外匯儲備,對持續、穩定地發展我國經濟有著十分垂要的意義。企業多創外匯,節約外匯支出,自求外匯收支平衡是保證國家外匯收支平衡的關鍵。
企業的外匯收入主要來自產品外銷收入、對外勞務收入、對外維修收入、對外技術轉讓收入、外匯投資收入和取得的外匯貸款等。外匯支出主要包括進口設備、進口原材料及其他物資的支出、外籍職工的工資福利費支出、償付外匯貸款本息支出、技術轉讓費支出、出國差旅費支出、對外廣告宣傳費等銷售費用支出和外方投資的股利支出等。企業的外匯收入抵補外匯支出,做到收大于支或收支平衡有余,才有能力繼續引進技術、設備,購進急需原材料,增加出口,使企業不斷發展擴大。
二、形響外匯收支平街的因素
影響企業外匯收支平衡的因素主要有:
1.產品銷售
影業的對外產品銷售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,沒有外匯收入,外匯平衡無從談起。影響產品銷售的因素很多,除了產品的質量、成本外,還有國際市場情礦和銷售、運輸情況,都會影響產品出口,進而影響創匯。
2.進口原材料配件比重及國產化程度
若企業出口產品中的材料依靠進口,產品中的進口零部件比重大,國產化程度低,使出口產品生產用匯多、成本高,產品利潤低,就難于做到外匯收支平衡;反之產品中國產化程度高,就會節省外匯、降低成本,有利與外匯收支平衡。
3.產品國際價格水平
企業銷售的產品應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價格水平,力爭優質優價。過低的價格水平不但會影響企業的外匯收入,有時還會影響產品和企業自身的信譽。對于喜歡炒股的朋友來說,可以免費試用我們的股票分析軟件,讓股民朋友的炒股獲利更容易。
4.引進項目轉化適銷周期
引進項目都有一個從立項用匯到項目投產,產品進入國際市場,進而轉化為暢銷的過程。企業應加快工作進度,縮短轉化周期。從項目用匯到產品暢銷的時間越短,企業收匯就會越快、越多。國際市場科技進步日新月異,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。新產品的市場周期越來越短,機會稍縱即逝,必須十分注意加快引進項目轉化適銷周期的問題。
5.主觀因素
影響創匯的主觀因素很多。如:企業缺乏精通外貿經營管理的人才,對國際市場商情缺乏了解,使產品難以打開在國際市場的銷路;不按國際標準辦事,產品設計不合理,式樣陳舊。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等;企業管理混亂,產品質次價高;草率簽訂出口合同,不能按時履約;引進項目缺乏可行性研究,項目遲遲不能投產、達產,經濟效益低下等,都會影響企業的創匯水平。